服务热线:010-57028836

传授河南陈家沟陈式太极拳

北京陈庆源太极拳馆欢迎您

太极-太极图-太极拳的渊源

网站首页    太极史话    太极-太极图-太极拳的渊源

太极之源,可上溯至远古洪荒时代;太极之说,蕴含于中华五千年文明之中。太极源说,离不开说太极、说太极图和说太极拳。

 


黄河浩瀚西来,伊洛河与之交汇,这里是河洛文化的发源地。

 

太极,作为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太极图,作为图腾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太极拳,作为最科学的运动形式已经成为太极文化的最新标识。

 

太极

太极,是人类对自然界原始状态的认知,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程度的含义。

最初的太极,是代表着上古华人对宇宙大爆炸之后状态的抽象理解。

 


中华文化丹田 河洛汇流处

 

中国远古圣贤认为,太极是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状态,出现于阴阳未分混沌时期的无极之后,是形成宇宙万物的本源。天体运动产生阴阳两气,两气本为一气之变化,气的变化循环往复,阴阳交替,平衡发展过程称为“天道”。

 

数千年后的现代科学认为:大约135亿年前,无极的混沌状态起波澜。不知名的物质相互碰撞,碰撞使不知名的物质产生磁性。磁性又使不知名物质相互吸引,不停地聚集在一起。聚集在一起的不知名物质继续相互碰撞,碰撞使到不知名的物质产生了高温。体积和温度不断提高,体积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高。终于,温度和体积到达了极限,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宇宙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时,在相互的作用力之下,大部分极高温度的物质被瞬间推向外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虚无空间,远古圣贤把这个空间称之为“太虚”。“太虚”就是现代人所认识的“太空”。“太空”指的是一个极度巨大的虚无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已经可以区分出上下,左右,前后。远古圣贤把“前后,左右,上下”称之为“六合”或者“宇宙”。

 

宇宙大爆炸时,在相互的作用力之下,小部分高温的物质被挤压在爆炸的中心点上。这个中心点亦即是“太虚”的中心点,远古圣贤把这个太虚的中心点称之为“太极”。在“太极”中物质继续相互碰撞,相互吸引,产生着高温,散发着光芒的,就是万物之源,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宇宙由没有中心点的混沌状态变成了有中心点的太空,这就是远古圣贤所谓之的“无极生太极”。而太极生两仪,则是由太极的分化形成天地的过程。两仪,既是天地,也是阴阳。

 

 

后来的太极,则代表着对立统一规律,即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它揭示出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关于“太极”最早的文字记载,源出生活在公元前1152年至公元前1056年的西周奠基者姬昌,即周文王所著《周易》。《周易·系辞》上传第十一章载“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太极,一经出现就与吉凶大业联系在一起,足见其对人类生存发展意义之重大。太极学说创建了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八卦这一庞大的哲学思想体系。

《周易》是反映变化的哲学古书,是古人对无知或无法把握的外在世界的一种幻想上的理解,记载了古人对宇宙人生的理性思考,代表了先民哲学地把握世界的思维成果,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
 

 

《周易·系辞》上传第五章载“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国古代先贤认为,一阴一阳的相反相生,运转不息,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盛衰存亡的根本,这就是道。

《周易》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遍及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太极图

太极图,是太极文化的代表符号和静态标识,在太极文化的不断进化中也在不断地演变。

现在流传的太极图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太极图分为黑白二色,外面一个正圆,内分黑白两个鱼形,左白表示着阳,右黑表示着阴,左升右降,分别代表天地两部。两个鱼形图里面的黑白小圆点,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黑白两个鱼形交合,中间形成了一个反“S”形的界限,表示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太极图形象化地表达了太极的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太极图形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对立统一的形式美,进而发展成中国民族文化的代表性图案。

 

 

据说,现流传太极图为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陈抟所传出,原叫《无极图》。陈抟对内丹术和易学都有很深造诣。据史书记载,陈抟曾将先天图、太极图以及河图、洛书传给其学生种放,种放又分别传穆修、李溉等,穆修后将太极图传给周敦颐。周敦颐著《太极图说》加以解释。

 

其实,在文字诞生和记载之前,古人已经在应用以简单图形“ — ”与“- -”或阴阳鱼来表示的太极理念和思想,这就是后来的“太极图”。太极图在华夏文明史中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渊源。

 

考古学家发现,收藏于瑞典远东博物馆的、在中国甘肃省永靖所出土6500年前的双耳彩陶壶上就已经绘有双龙缠绕的古太极图案。而人文始祖伏羲大约生活于距今4600年前。这一出土文物说明神秘的古太极图在伏羲之前就已经现世。

 

伏羲,生于陇西成纪,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伏羲是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记载中最早的王。伏羲创造文字,用于记事,取代了以往在绳子上打结的记事方法。伏羲仰观天空云雨雷电和俯察地面风雾鸟兽,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和谐”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伏羲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

 

 

 

考古学家发现,在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出土的、距今约45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象牙梳上,就刻着十五个近似的八卦符号,并且组成了太极图的S曲线,成为截至目前发现最古老的、最为接近的太极八卦图案。

据传,八卦是伏羲从河图演变而来,太极图是伏羲由河洛交汇形成的漩涡这个自然现象触发灵感而绘制。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是河洛文化之根,是太极文化之本,是阴阳五行术数之源,也可以说是中华文明之始。《周易·系辞》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神秘的河图之象、之数、之理,至简至易,又深邃无穷,揭示了诸多道理。有象形之理、五行之理、阴阳之理、先天之理等,尤其左旋之理,坐北朝南,左东右西,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为五行左旋相生。中心不动,一、三、五、七、九、为阳数左旋;二、四、六、八、十、为阴数左旋;皆为顺时针旋转,为五行万物相生之运行。正如宇宙各星系,仰视皆左旋。故顺天而行是左旋,逆天而行是右旋。顺生逆死,左旋主生,所以太极图形也多是左旋。

 

 

其实,河图与洛书是中国的远古圣贤,通过“仰观天象,俯察地理”逐步地认识宇宙和人体与人生,不断总结完善认识宇宙与自然的模式与方法。先贤发现用图像论述天理与自然规律的方法简单明了,而且便于保密与传授,所以又在河图,洛书的基础上,发明了先天太极图和八卦图等哲学图像,用这些图像记录上古文化的思想资讯。河洛图中的数理与象理,八卦中的阴阳互变之理,阴阳鱼太极图的转化之理都是先贤对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理论的囊括与浓缩。

考古学发现,在湖北省京山县屈家岭发现的约为公元前2550年至公元前2195年间制造的大量彩陶丝轮上,已经大量绘制精美的太极图形,有些甚至与后来的标准太极图极其相似。

太极图,看似图形简单,其蕴含哲理丰富。那形简却意赅,微言而大义,雅俗共赏的特点,使得普通百姓也深感它的神圣与亲切,多少年来,引导着无数苍生在天、地、人三界及过去、现在和未来中,体验着人生。

纵观中华文明史,数千年来,儒家着重于太极的义理阐述;道家倾心于太极的术法效应;即使是外来的佛家也将太极图作为其庙宇佛钟上的吉祥图案,足见其思想乃是儒、释、道三家所共同认可的。人们既可在太极图中看到儒家中庸和谐的思想,又可在其中领悟道家清净无为的追求,同时也可以走进佛家禅定空无的境界,充分体现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圆融和合与博大精深。

 

太极拳

太极拳,是太极学说与人体健康、搏击格斗相结合的运动形式。

 

北宋哲学家张载以对立统一观说太极,认为无有阴阳,其合一则变化莫测,其对立则相互推移,以此说明太极乃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源。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阐发张载学说,称太极和两仪是体用关系,非父子关系。并认为太极为阴阳二气合一的实体,此实体自身具有运动的本性和变化规律。且寓于天地万物之中,一切现象都是此阴阳统一体不同的表现形式,发挥了以“太和之气”为世界本原的思想。

 

古代先贤认为: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天地、日月、雷电、风雨、四时、子前午后,以及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万事万物,莫不分阴阳;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经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一身之内,莫不合阴阳之理。

 

 

正是由于古代先贤的“天人合一”、“天人一体”理论,所以把太极阴阳学说运用到人的身上。原本是自然气象变化的原理图,应用到人这个小宇宙、小天地的身上,则产生了人类的太极拳运动。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将太极学说与传统武术相结合,则诞生了太极文化新的代表性符号——太极拳。

 

太极拳以天人合一、万物皆化的中国传统哲学太极学说为知识体系,通过人的意念修炼、呼吸调整,并配合肢体运动的武术实践方式实现养生健身的独特文化表现形式。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的自我平衡。作为与自然和历史互动过程中被不断再创造的文化表现形式,太极拳世代传承,其优化人体健康机能的功效和涵养人格品性的作用已被广大习练者广泛认同,形成了以其开创者姓氏命名的陈氏、杨氏、武氏、和氏、吴氏、孙氏等为代表的众多流派。

 

太极拳具有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拳术风格,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与自然、环境和谐交融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有助于增强自身体质、提高自身素养,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俯瞰中国太极拳博物馆

 

正是由于太极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普及性及其显著的健身养生价值,2000年5月,中国武术协会启动了太极拳健康月活动,决定将每年的5月定为太极拳月。同年7月,国际武术联合会执委会为支持中国的5月太极拳月活动,将每年的5月定为世界太极拳月。期望人们每天都能抽出一点时间来练习太极拳,使身心进入到柔和、舒适、平静的状态,以摆脱烦躁和焦虑带来的苦恼。

 

在新世纪,世界上已有很多学者对于未来作了预测。无论未来是信息社会、网络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或是老龄化社会,都对人有一个共同的要求,那就是更加健康,更加长寿。太极拳能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和促进和平社会的建立,让更多的人们从中受益。所以,有人说新的世纪是保健的世纪,太极拳已经成为人类保健的一个重要手段,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太极拳的传播组织,太极拳运动正在世界各地蓬勃开展。

 


鸟瞰陈家沟

 

太极拳,将以深邃的文化内涵、深刻的哲学思想和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技术动作,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阴阳平衡,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太极拳,已成为21世纪的健身时尚!
太极拳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太极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严双军

图文转自温县发布

北京陈庆源太极拳馆-馆长亲手课程
 

2020年9月25日 08:24
浏览量:0